常宁市: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铁的纪律保障
发布时间:2020-04-26来源:市纪委监委
近几年来,常宁市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常宁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遏制增量、减少存量,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筑牢了脱贫攻坚“纪律堤坝”。
1.2019年,常宁市扶贫领域案件查处和退还群众资金方面成效较好,请问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答:2019年,常宁市聚焦扶贫工作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紧盯扶贫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环节,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做实专项整治、做好“后半篇文章”,着力提升脱贫攻坚监督质效,护航全市脱贫攻坚战。
一是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拓宽信访来源,在巩固“信访网电”传统举报渠道的基础上,变坐等来访为主动查找,全年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26起。强化明查暗访,开展扶贫领域常态化督查、不定期暗访,先后查处常宁市文体广新局驻村工作队履职不力,洋泉镇陈桥村计生专干谷某凤扶贫走访流于形式等典型案例。发挥巡察“前哨”作用,开展产业扶贫和危房改造资金机动式巡察,发现各类共性问题24个。比对分析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比对发现17名户口注销人员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予以立案14人,党纪政务处分11人,组织处理41人。
二是做实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六大问题”,先后部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季一专题”、涉农资金专项检查等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行为。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倒逼工作落实,共查处253人,立案56件,党纪政务处分33人,组织处理220人,追缴违纪资金81.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1.93万元。扎实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发现问题110个,查处19人,退还群众资金10.05万元。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涉及问题资金600余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24份,提出整改意见72条。
三是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强化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全年共下发典型案例通报12期,曝光26人。加大对专项治理工作成效、经验和体会的提炼总结,撰写相关信息30余篇。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制定出台《常宁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常宁市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2019-2020年)》《关于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完善扶贫领域监督和制约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制度和组织保障。
2.请介绍一下常宁市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答: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之年,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努力排除新冠肺炎疫情的不良影响,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着力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是全面摸底排查,找准短板弱项。2020年3月,召开常宁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座谈会,13个行业扶贫部门和部分村(社区)、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自揭“家丑”、自“晒”问题,收集各类突出问题53条;派出2个组深入各行业扶贫部门收集近三年的扶贫工作原始数据,建立了扶贫工作原始数据库;督促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形成脱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清单;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行业扶贫部门的工作数据筛选比对,发现有房贫困人员线索2条、有车贫困人员线索4条。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整改落实。3月下旬,市纪委联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驻村办)、市扶贫办组成督查组,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抽查48个村、发现各类问题107个,并向全市相关单位(部门)进行书面交办;对9个行业扶贫部门的“一季一专题”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上门督办;启动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整改“回头看”,对扶贫专项巡察反馈的280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照单查验,督促整改落实。成立由我任组长的专案调查组,全力查处衡阳市纪委交办的“宜潭乡金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房屋装修质量缺陷、入住率不高、识别不精准”等问题,仅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入住率不高一个问题就派出了6个小组15人,分赴16个乡镇、47个村开展集中核查,并对交办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面排查整改。4月中旬,由常宁市纪委常委带领5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联动协作片区,对全市24个乡镇反馈的107个问题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驻村工作队及结对帮扶作风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形成监督合力。聚焦政策落实、干部作风、资金使用及监管、工作成效等脱贫攻坚重点,发挥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监督合力。派出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组,深入查找全市扶贫领域存在的工作作风,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及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线索;推进“阳光公开”,督促24个乡镇和职能部门全面公开精准扶贫和民生项目、资金等信息。4月份开始录制电视问政系列节目,围绕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对象精准识别、工程验收及资金监管,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及资金监管,脱贫攻坚“三落实”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各部门“一把手”进行电视访谈和电视问政,全年拟制作10期,已播出1期。
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常宁市纪委监委打算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答:常宁市仍有1574户3451名未脱贫人员,其中分散特困供养人员169人,兜底保障1551人,低保对象1101人,孤儿36人,其他人员594人,均是需下大力气啃下的硬骨头。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良好成效迎接省检、国检,常宁市积极谋划全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集中精力攻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最后“堡垒”。
一是明确时间节点,细化监督措施。全面梳理问题线索存量,实施信访包案制度,着力化解疑难信访件,确保6月底前信访存量清零、12月底前信访动态清零;督促行业扶贫部门进行自查自纠,形成“一方案、两清单”(即自查自纠方案,问题清单、整改清单)。3月,围绕各级精准扶贫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聚焦各职能部门、乡镇扶贫项目申报、审批、验收和资金拨付等环节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巡察;5月,对各乡镇(街道)、行业部门的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复查复核;5-8月,组织乡镇协作片区、纪检监察室(组)对各乡镇(街道)、行业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叉检查;5-8月,由联系乡镇的纪检监察室对全市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脱贫难度较大的4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人以上的乡镇、未脱贫人员20人以上的村和易地扶贫搬迁5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进行挂牌督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明确工作任务,传导责任压力。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制定了《常宁市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年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举措全面详实细化。明确工作任务,将扶贫领域“四个严查”的立案数、资金清退、信息报送等工作任务分解至各相关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压实工作责任,落实“两联四督”制度,建立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联系协作片区、纪检监察室联系乡镇的对口监督工作机制,督促检查“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问题整改落实、干部作风、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和“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四不摘”等政策落实情况,保持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健全约谈问责机制,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督促乡镇(街道)、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到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完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讲评、全年总考核”专项治理考核工作机制,压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从严执纪问责,充分用好监督执纪问责“杀手锏”,以“零容忍”态度,做好工作中发现及上级反馈问题的核查处理;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查办力度,通过片区协作、交叉办案、提级办理等方式严查快处一批典型案件,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三是强化警示教育,确保监督实效。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布工作动态、图片新闻、微故事,在衡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简报》发表专项工作经验信息等,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发掘工作亮点、推介经验做法,提升专项治理影响力,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举办《民声面对面、纪委在行动》电视问政栏目,对工作滞后、问题长期未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曝光,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深化以案促改,坚持查处问题与堵塞漏洞相结合,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拍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曝光违纪违法问题,督促各单位以案为鉴,汲取教训,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认真查找制度漏洞,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权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