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宁廉政网 > 清廉常宁

将军底色是清廉——我所知道的彭明治将军廉洁奉公的事迹

发布时间:2022-09-02来源:市纪委监委

2022年8月31日,常宁泉峰街道曲市村彭明治故居(青山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彭明治将是我们常宁唯一的开国中将出于对将军的深切怀与崇之情,我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勇将彭明治》,到了领导的支持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好评。因创作的需要,我阅读了与彭明治将有关的大量史料,也询问了彭明治将的亲人、战友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彭将的一生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更为将的廉洁奉公精神所感动,从而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产生了一种对革命老前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伴随着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列阵通过天安门广场,其中一面“刘老庄连”战旗,格外引人注目。刘老庄连原来的番号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时任旅长就是从我们常宁走出的共和国中将彭明治将军。

彭明治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他的历史几乎就是革命军队的历史1926年由周恩来同志写信介绍参加我党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参加过黄埔学生军的两次东征以及汀泗桥贺胜桥 武昌之战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4至1936年参加25000里长征,1937年参加平型关战役1947年指挥了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胜仗——著名的秀水河子歼灭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是第一批将军大使历史上如此多的第一,这众多的将军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彭明治将军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身处何种职位,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对子女及亲属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为亲属朋友谋私利。以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言传身教,自始至终保持着革命的家教家风。

彭明治的女儿彭幼明在《回忆我的父亲彭明治 》中记述了这么几件事。小时候和哥哥在“八一”学校上学学校在北京市的海淀区,离家很远每周和哥哥总是坐公共汽车回家有时蹭北京军区后勤部接学生的大卡车,彭明治知道后不许们坐大卡车。他对两个孩子说:“坐大卡车太危险站在前面急刹车时后面的人会拥上来把你挤在下面站在两边车拐弯急了会把你甩出去站在后面刹车时的反作用力也会把你下去。其实是不让子女搭便车、搞特殊化

彭幼明6岁时得痢疾住进302 医院因为是传染病医院入院时母亲按规定把女儿的内外衣服都带回家了病愈后医生通知出院,彭明治去接她,但他却没想到要给女儿带衣服护士又绝不允许把病号服穿走。于是,彭明治就脱下衬衫女儿从上到下裹了起来自己穿着圆领汗衫女儿抱回家

1969 年12月彭幼明在广州军区当兵,当时广州军区有很多彭明治的老战友老部下,其中有几个军区副司令彭明治在七旅时的老部下。由于彭明治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因此七旅的干部战士对彭明治感情很深。那时,青年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看到周围有关系的人都纷纷上了广州军医学院,彭幼明几次写信给彭明治,好想希望父亲给他的部下自己说句话彭明治每次回信差不多都是“努力学习安心工作上学的事情组织上会考虑的。拒绝为女儿打招呼。

1970 年空军招飞行员看着同事进进出出,彭幼明坐在宿舍门口倍感失落心里特别想回北京继续上学。正在这时医院的姜院长走过来对彭幼明“小彭你父亲是我的老首长他当旅长的时候我是七旅卫生队的卫生员。

这个院长说了很多鼓励彭幼明的话。当时,彭幼明有些喜出望外心想父亲这回总可以帮自己说句话了吧于是马上给父亲写信告诉这一情况希望彭明治给姜院长写封信。但彭明治还是不同意这种方式让女儿上学。彭幼明当时非常想不通甚至对父亲有些怨恨,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没给家里写信。彭明治始终没有为女儿说话反而教育她:占便宜的事情不要同别人去争,做人亏不要紧。

1949年11月,第十三兵团进军广西,当时担任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的彭明治到衡阳向林彪汇报工作,经林彪批准,彭明治回家乡常宁看望父母,在家住了6天,返回部队时,他对其弟彭明维说:‘哥哥这次离开常宁,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希望你们不要怪我。’临离开时,彭明治就将自己身上的一件军大衣取下,披在弟弟的肩上。

1966年初,彭明维给彭明治写信,要求为其子女在北京安排工作。彭明治坚定地说:“打铁要靠本身硬,在哪里都是干革命,路要靠自己去闯。”彭明治的弟弟彭明维直到去世一直在家乡常宁曲市村青山组务农。

上世纪七十年代,常宁县领导邀彭明治的弟弟一同去北京,通过彭明治的关系给县里面弄几台部队里退役的汽车。彭明治的弟弟彭明维原本不想去,知道将军对进京的乡亲虽然热情,但原则性很强,轻易不给任何人开口子办事。后来彭明维经不住县领导的劝说,一同去北京。家乡的“父母官”一开口讲这个弄汽车的事情,彭明治就不高兴了,说:“你们好大的胆子,找关系都找到北京来了。”结果空手而归,让家乡人很是“失望”。

1978年,彭明治将军回农村搞调研常宁县委在县招待所准备了高规格的酒饭,彭明治知道后,一次也没有去招待所就餐,还严肃地批评了县的主要领导。他说:“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群众生活还比较艰难,我们领导干部不能带头大吃大喝,败坏党纪党风。我们不能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过好廉洁自律这一关。

后来,出于礼节,彭明治和随行人员只是在县委食堂吃了个简单的便饭,主菜是我们常宁人常吃的辣椒炒麻里公。然后就到下面的公社、大队、走访贫下中农去了。将军还为那次吃上了家乡的麻里公鱼而高兴不已。

县城,将军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了解当时家乡的农业农村情况。之后,又去小时候上学的青山书院看了一下,就回北京了。

据彭明治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将军的生活十分简朴,他从来不让警卫员为自己打洗脚水军装里面的衬衣补丁叠着补丁,吃饭也非常简单。将军家里的房子很小,一台黑白电视机十分陈旧,看上去不知用了多少年。

得知彭明治将军的这些情况,我深深地为这位革命老前辈的事迹所感动,更激起了我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勇将彭明治》的热情,抚今追昔,彭明治将的廉洁事迹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张朔夫)